獵豹談科普

馴鹿在芬蘭

馴鹿在芬蘭

馴鹿在芬蘭都屬於有主飼養,在北部拉普蘭區許多是放養森林,靠耳朵上的記號(剪耳的形狀、釘上的標籤)辨認飼主。

坐在馴鹿拉動的車子上,我感覺身旁的馴鹿左眼總瞪著我,帶有一種防備的眼神。我很想告訴這位善良又辛苦的馴鹿老兄,我對牠充滿感激與抱歉,一絲敵意都沒有,請牠放心。

下次當你逛動物園的時候仔細觀察一下,或許會發現哺乳動物眼睛分佈方式大抵可歸為兩類。

一類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兩側,例如:牛、馬、鹿、羚羊、斑馬…。

另一類的眼睛長則在 頭部的前面,例如:猴子、獅子、老虎、狼…。

所有參觀動物園的人顯然都屬於後一類。

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呢?

食草動物的眼睛長在兩側,這種長在兩側的眼睛稱為單眼視覺(2D視覺),這樣的眼睛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,兩眼獨立運作,所能觀測到的範圍合計有300多度,也就是說,只有正後方是它的盲區。

所以當食草動物在進食的過程中都不用抬著頭東張西望,只需要將眼睛隨便轉動方向,就能對周圍300多度範圍內的情況了如指掌,若不是如此,它們恐怕需要不停的向各個方向扭轉自己的頭,才能看到危險靠近。

位於食物鏈較高層的食肉動物眼睛是為了更好的鎖定移動的目標,同向的眼睛更有利於形成有深度的立體畫面(3D視覺),從而對獵物的位置、速度等都有一個基礎的判斷,有利於它們的捕獵。